各国医改都不轻松 美可负担医疗法案可借鉴
2017-03-09作者:张猛 来源:网易健康(北京)


大家下午好!我是张猛,今天很高兴来了很多嘉宾,上午我们谈了很多政策,刚才也讲了很多新的医药市场的发展情况,包括电商等等。其实我今天汇报的主题是想稍微换一个视角,看看现在除了中国如火如荼在搞很多医疗方面的变化之外,在世界上有哪些新的趋势,其实了解这些趋势更多的还是看在中国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未来的大概发展方向,所以希望跟大家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首先回顾一下整个市场规模,用艾美仕的数据给大家做一下这方面的分析,在过去5年当中,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还是非常稳健的,保持在5%的速度,一直按照这个速度持续往前发展,2014年全球市场相比2013年有将近9%的增量,这个增量是从哪里来的?大部分是由美国这个单一市场贡献的,这一个市场驱动了全球大部分的医药市场发展,包括中国市场也贡献了很多,大家知道中国市场去年的发展速度是14%左右,美国去年应该是8%,结合美国市场总量来说,特别是去年很多新的创新药的上市,导致了全球去年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从未来来看,我们预测还是会基本保持这个速度,今年全球将近一万亿美元,在未来5年左右会达到1.2万亿美元的规模,未来主动的驱动因素包括创新药在全球的上市,以及随着患者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以及专利悬崖期,2012、2013年过去以后,新药进一步的补充,对整个市场的冲击也在逐渐减小。综上所述,整个市场在全球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平稳发展的,有升、持续增长的一个过程。
再稍微看一下哪些国家真正的在国际医药市场中占到什么样的份额,未来的动态会如何转变?如果从2010年来看,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最大的市场无非还是美国,从历史上来看,它们基本上能占到全球一半的医药市场的份额,往前看,由于美国全球其它地方的发展,市场份额有所减少的趋势,当然还是保持第一集团,还是很少有第二梯队、第三梯队能迎头赶上。欧洲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减缓和经济危机的加深,所占到世界的医药比例会进一步缩小,在2019年我们预测会占到15%左右的市场份额。
这里面我们分了新兴市场,一块是一级新兴市场,主要就是大中华区的市场,历史上过去5年我们增长非常迅速,达到16%的份额,未来由于增量的继续增大,包括今年我们新进的一些政策,包括招标的情况,包括医保控费方面的因素,我们预测未来的走势会趋缓,历史上第一次会降到10%以下,这是基于我们对市场的观察和预测。这个也可以理解,中国的量如果跟倒数第二个日本来比的话,2010年还是在日本之后,但是2014年已经超过日本了,这么大的量,我们的增速适当放缓也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二级市场,就是金砖四国的其它几个国家,巴西、墨西哥等等其它国家,也会为世界带来新的增量,也会不断带来新的惊喜。但是总体医药市场来说还是大的发达市场占据主导力量。
如果市场按产品进行一些消费分类的话,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年发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仿制药领域,从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来说,整体市场增长5%,仿制药超过这个速度,仿制药的速度超过了总体的原研和品牌药的发展速度,这在全球来说也是一个趋势,我相信中国也是差不多符合这个趋势,也许更快,因为也是全世界各个地方费用控制的增加,不断的变化。如果再看全球,只是看增量,未来5年的增长量来说,北美依然还是能够贡献很多未来增长的金额,特别是未来新药的上市,美国医改进一步的成功,会带动北美包括加拿大的发展。
欧洲明显趋缓,主要是在经济危机之下,财政进一步紧缩,医疗负担进一步加大,导致欧洲增速的放缓,这个跟我们对整体经济的观察也是相符合的。其实增长来自于亚非拉,亚洲的增量未来跟美国保持相当的数量级,主要是中国这些新兴的国家所带动的,这些国家的基础还是比较弱的,所以未来的发展留了很多空间,所以我们预测在所有亚非拉地区还持续保持相当了增长范围。
未来整个市场会有哪些因素驱动?我们做了一些总结,也看看其它几个主要市场的一些变化,无非可以归类为四块,政策、产品组合、市场渗透、推广模式。政策,国家对行业的管控,管控多少是合适的,这个是很学术的话题,很难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我觉得这个行业在全世界看来都是管控比较多的领域,所以有好的例子,像欧洲一些国家,政府介入非常多,包括一些政策的制定,医保控费方向的谈判,都是由政府主导的。
美国更多的像是一个企业的行为、市场的行为,未来的政策,我们想看一下医疗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等等,都会带来一些新的市场的变化。全球研发的重心和产品组合上是不是能够更聚焦,帮助我们看一下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及第三块,我们企业的市场策略,包括我们新的商业模式,刚才谈了很多互联网经济,我们现在正在过渡,从医疗+互联网,到互联网+医疗方式的转变,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变化。最后是市场推广,不仅是中国这两年随着合规的要求越来越多,其实在国外也有很重要的话题,包括我们谈了很多以病人为中心的商业推广模式。我想稍微聚焦一下,谈谈这四个方面,从世界上来看到底有哪些新的趋势和新的发展的希望。
医改,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医改,包括美国、中国、韩国、德国、欧洲都在做医改,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医改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所以我们看到美国有法国的模式,德国有德国的模式,韩国有韩国的模式,印度有印度的模式。总结一下,这里面找一些共性的东西,我们过去看到在医改和医保的费用控制上,很多地方,特别是美国或者欧洲一些国家,原来的方式还是按照服务项目来收费,医生做多少服务收多少钱,这个服务跟质量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我只提供我的服务,服务的好坏、服务的结果跟医生所获得的收入,以及整个医疗体系获得的收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也是过去的一些诟病。
我们要改变仅仅是提供一个服务,而不管最后提供服务的质量问题。还有医疗的报销,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是由政府或者保险公司来买单,这两块我们放到全世界医改当中来看,都是在进行很多的变化,包括现在谈的很多的医疗价值,医疗价值给病人带来多少收益,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有多少提升,这个我相信全世界医改,走在全前面的我是英国提出这个理论的,他们的路也很漫长,虽然提出了这个概念,但是也没有按照自己政府制定的时间表来进行。美国也在变,美国原来是不计较医疗费用,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医疗费用支出占GDP的19%左右,但是现在他们也越来越看重保险要支付,还要看医生提供的服务质量,并不是说你提供了多少服务,你今天做了多少手术,而是要看你做的这些事对病人的病情有什么改变。
其实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趋势,国家提供了很多的医疗保障,病人的自付确实有所减少,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医疗费用增加以后,带来了病人自付的增加,现在很多国家的病人也需要付一部分的费用,来增加整个医疗体系效率的提升。我们相信在未来随着特药和个性化治疗的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未来也会持续发展,包括美国和欧洲看到的医疗服务高度集中,医院、诊所为主,现在更分化,美国、欧洲都是更加向社区为基础的服务转变,过去很多医疗信息的不对等,基本上是医生说了算,病人没有任何话语权,到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大数据的发展,很多病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话语权和选择权,这些都是未来从政策和医改方面所带来的新的变化。
举两个例子,为什么这些国家要做医改医改对中国有没有其它的借鉴意义?主要的是美国2010年在新的政府指导之下,他们谈的就是可负担的医疗法案,主要是医改,其实也是奥巴马政府在两会受到很多挑战的一块,就是如何提高病人的支付能力,我们如何普及医疗的可及性,美国还有15%-20%的人是没有得到很好医疗保障的,这个也是这个法案针对这部分,还有一些小的公司,如何给公司进行医疗保险的购买。
主要的实施手段就是要强制公司和个人来购买医疗保险,美国在迈向全民医保,通过这个法案把原来的15-20%的没有医疗保障的人覆盖进来。对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美国在探索新的支付方式,按照新的疗效付费等等,都是在美国进行了很多探索,包括疾病的搜集,美国住院很贵,一天平均下来要六七千美金的住院费用,在病人住院之后,主要的医改是减少病人住院的时间,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回社区,通过长距离的家庭的管理和病人自我的管理,达到康复。
德国也在进行医改,从2010年开始,这两个国家差不多同时开始,更多的是针对新产品上市的处方药,价格的管控,这里面加了一条,通过这些附加值证明你的药跟现有的产品有更多的医疗效果,或者有更多的创新性,所以才会有更高的价格,这个管控非常严,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这几年过程当中审批的新药有很多,在德国有待审查,导致新药上市时间和价格受到很多影响,所以新的政府也是导致了药品价格的波动,在德国整个市场体系之内。
刚才谈了很多政策,看了美国和德国,产品上来说,全世界有什么样的变化?只谈一点,产品的变化很多,我们聚焦在一点上及如果把普药和特药分一分的话,最明显的特点是这个市场在增长,从2004年到2014年10年之间将近增加了一倍,特药由原来的15%增加到25%。为什么特药在过去的10年当中有这么快的发展呢?无非就几块,一块就是大量的新药上市,特药近几年靶向疗法、抗体疗法方兴未艾,很多新药上市,而且这些药的疗效,由于它更精准,针对某种病人人群,所以它的疗效相对传统的小分子来说更安全、更有效,这方面所带来的产品的价格跟原有的小分子相比有很巨大的飞跃。包括患者意识,原来患者更多的对健康和服务水平的要求,和支付水平的提高,大家更多的要求使用特药,包括专利保护和创新以及国家的重视,美国在癌症领域靶向的特药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的范围。
在生物领域,聚焦在三块,一一块是免疫,一块是肿瘤,还有一块是感染,从全世界所有的在研生物医药的创新药,我们拿出来看一看,产品线最集中在三块,其中就是肿瘤遥遥领先于任何一个治疗领域,它的产品在研数量有革命性、突破性的产品是非常巨大的,相比其它领域,相比感染和免疫来说,心血管和血液传统的小分子领域,新品种跟其它的领域确实有一些转变,原来极度丰富的品种逐渐向癌症、感染的特药转变。肿瘤药物方兴未艾,美国所有的药厂都在做肿瘤药物,只要是华尔街喜欢的概念,所有的药厂都在往里面挤,这个领域大家在不断的研发投入,有很多新的疗法,像新的药,今年新批的亿第一个FDA批准的ARTI-PD1产品。
另外一个例子是感染,感染集中在疫苗领域,包括艾滋病疫苗、HPV疫苗都在研发当中。其次就是免疫类主要关注在丙肝的治疗,第一个丙肝创新产品在2014年上市,年销售已达到100亿美元,这个产品创造了一个神话,也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政府管控比较少,去年在华盛顿跟美国的行业协会交流,国会第一个要听证的就是药品的价格。如果说2008年我们在排行榜上销量最好的这些产品,过了六年、八年之后,它们在排行榜上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个排行榜真的是风起云涌,有新上来的药,有掉到排行榜以外的。有几块值得注意,就是生物药的异军突起,2014年从排名前五位的产品,有将近四个是生物药,三个是严格意义上的生物制品,生物制品在短短几年之内在原来排不上榜的都已经上升到这上面了,还有很多新的品种,未来还会给我们创造不断的神话,这个领域也会给我们不断的带来新的兴奋点,值得我们去观察。
第三块谈谈市场的渗透,且如何应对全球市场的变化?前20位的药企,我们做了相关的观察,这里面有几块,他们现在更多的是专注于国际上谈的很多的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也就是特药开发、新药开发,专注的领域在癌症、类风湿等领域,更进一步聚焦。随着生命周期越来越缩短,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公司在华尔街压力之下,业绩的增长,变化的需求,以及方兴未艾过去的一年所带来的兼并产品,公司带来的市场长期的变化,以及地域,现在很多全球公司在重新划分他们的地域市场,怎么定义为发达国家的市场,怎么定义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过去很多的药企可能做的并不是很细致,现在他们都在重新审视新兴市场。
如果2003年还是大药企占天下,基本上逃不出这10家,2013年已经弱化了一半,传统医药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新兴的以研发为主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生物医药公司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排除未来进一步兼并的可能,从这个趋势来看,我觉得大的药企有压力,也有动力去做兼并和并购,一方面要保持全球市场的规模,在国际医药市场来说,美国和欧洲市场,保险方的压力非常大,保险的规模,像美国几个大的规模公司有非常大的谈判权,很多药企为了跟保险公司有对等的谈判的分量,所以不断的采取并购,所以未来并购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们看到新的公司和新的商业模式会出来。
未来的推广模式,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很快说一个例子,美国跟中国原来很像,药企跟医生很相信的一个推广模式就是雇佣很多医药代表,做产品销售,非常直接,由医药代表对医生的市场推广模式,中国过去也是这样的,基本上是这样的模式,但是现在看美国、中国很多的药企都在变化,除了医院医生的拜访以外,利益相关方的人越来越多,包括医保的谈判、招标的谈判越来越重要,包括医联体互相之间的合作,目前的形式是越来越多样的。
一个药企要面对的客户不仅仅是医院的医生,这些医生可能在某些方面对你业务的影响会渐渐弱化,更多的是其它方面的,比如说你的药能不能有准入,医保给不给你报销,决定了这个药在市场上能不能成功,越来越多的需要你对医生的教育、对患者的教育,对双方价值的认可以及多渠道的市场营销,全世界基本上都是这个趋势。从演变上来说是多元化的,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增加,这个行业、这个领域会越来越多的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的企业,不仅仅是医生和病人,所以这也决定了行业的复杂性和未来发展的多样性。
我们看到很多世界趋势对我们中国的企业有哪些借鉴的意义?我们的国家医改毋庸置疑是我们的国策,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增加药品的支付能力、保障医疗服务的治疗,从政策环境和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利益相关方的管理给大家介绍一下,哪些地方能够给中国的企业和市场、行业做一些借鉴。我们国家也在积极跟世界接轨,我们谈了很多医疗改革、体系改革,为什么要做改革?针对这几块业务谈的患者支付能力,中国有两个亿或者一个亿的糖尿病患者,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现在是没有药物可以用的,定价和准入过程的分离,定价、招标、分离、医院进药等等,整个价值链不同的决策方和不同的相关管理者互相的分散,还有我们国家确实不可否认的,现在在药物质量方面的差距,并不是说支原体以后,我们的药物质量都变得一模一样了,原研药和国产药,哪怕国产药之间都有很多质量上的差距。
国家对这一块是有规划的,而且有很多举措,从这点上来说,我们国家对医疗行业应该有多少的管控,我觉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觉得政府的很多政策是利好的,比如说解决老百姓支付能力的问题,包括商业保险的介入,包括李克强总理提到的大病医保的覆盖,以及跟国际接轨的保险的三保合一,以及医保支付价的执行,今年下半年会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医保和产品的价格紧密结合,我们原来有两个决策,一个是制定价格,一个是支付结合,这个跟国际越来越接轨。以及采招合一,进一步接轨,说明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减少行政,更进一步回归市场。药物质量谈到很多,包括GMP的执行和仿制药的推进,药品零差率、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偿、合理化医疗服务价格等等,这些都是能够进一步支持我们发展的。要稍微调整的像我们药品审批和决策国家,由于时间关系,不多展开。
从政策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确实有很多利益相关方在里面,定价、采购、使用,包括很多体系的分离,定价、市场准入、医疗费用和谈判的脱节,招标和采购的不统一,药品使用和利益挂钩,影响医疗服务,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到底未来怎么样,确实有很多不同,导致我们国家医改没有任何其它国家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我们国家是非常独特的医疗生态体系,不管是从企业到政府,到医院,都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所以只能说我们自己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某些点上可以借鉴一些其它国家的先进做法。从企业来说,行业进一步整合,肯定很多新的发展企业,特别是高品质的仿制药能够逐步走向国际化,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的认证,在创新上也有很多企业有新药,虽然速度远远不够,但是有很多企业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相信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空间是巨大的,特别是癌症的靶向药,美国市场的靶向药的治疗比例已经占到了2/3,从中国整体的规模来说远远比美国一个单个靶向药的规模小很多,未来我们对创新的需求,对未来医药市场好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我们国内也有很多好的产品上市,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偏慢的,这几年能够说一说的好产品无非就这几个,这不是全面的例子,我希望我们国家的产品创新越来越快,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不断地努力。
从未来的评估政策来说,我们国家也在与时俱进,我们谈到大数据、移动医疗,这些概念在欧美也是非常先进的概念,这个数据跟移动医疗的数据是紧密相关的,病人在整个治疗体系当中,从诊断到最后获得药、住院、出院,这是一个闭环,真实的数据能否真实反映病人的治疗情况,通过精准医疗和移动医疗的介入,未来的发展是巨大的。我们艾美仕做了一些研究,从政策角度来说国家也是重视的,现在我们正在审批当中,要求一些临床和安全数据。未来药物的准入,包括引入到招标,国家层面的医保准入,这些对数据大健康的要求是非常巨大的。
最后一点,市场推广,我们国家整个医疗体系从原来单纯的医药代表找医生做沟通,介绍产品,到以围绕病人为中心,国际上很热的一个词就是生产药片之外,你的药还能为社会以及医疗体系做些什么其它的贡献?这是新的话题,围绕病人的需求,病人的教育、医生的互动、病人对疾病治疗的要求,及时获得产品信息的需求,我们作为医药企业如何去满足?包括脱离传统的医药拜访,我们看到很多移动医疗、互联网,各种各样新兴事物的发展,未来中国是很有希望的,在这一块,如果说我们在创新上,在产品上跟欧美有些差距,在医疗体系的效率,医疗体系的更新上,我们有很多空间可以做, 而且很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能够赶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我今天分享了这么多,有很多信息,欢迎大家线下继续交流,也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